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内分泌性不孕通常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排卵障碍、月经紊乱、激素水平异常等问题,进而影响受孕。
该调控轴是女性生殖功能的核心,当受到精神压力、过度节食或肿瘤压迫等因素干扰时,可能引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紊乱。典型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基础体温曲线呈单相型。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压力管理配合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节周期。
这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患者卵巢内多个未成熟卵泡停滞发育,伴随痤疮、多毛等高雄激素表现。临床常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片改善代谢,必要时采用来曲唑片促排卵。
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卵泡发育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甲亢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甲减常伴发黄体功能不足。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片,甲减者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激素水平正常后生育功能多可恢复。
垂体瘤或药物因素导致泌乳素异常升高,会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典型症状为非哺乳期溢乳伴月经失调,确诊需进行垂体MRI检查。溴隐亭片是首选药物,大腺瘤需考虑经蝶窦手术切除。
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转化障碍,影响胚胎着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前点滴出血,可通过黄体中期孕酮检测诊断。治疗采用黄体酮软胶囊支持黄体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促进黄体发育。
建议备孕女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焦虑,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日常可适当食用豆制品、坚果等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但须避免盲目服用保健品。确诊内分泌异常后应在生殖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通过3-6个月的药物调理可改善生育条件。监测基础体温和排卵试纸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需联合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