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腕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脚腕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直接外力撞击或扭伤,比如跌倒、车祸、高处坠落等。这类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治疗上需要立即停止活动,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并及时就医拍摄X光片确认骨折类型。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帮助消肿止痛。
中老年人因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脚腕骨折。这类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外伤史,但会出现渐进性疼痛和功能障碍。除骨折治疗外,还需进行骨密度检查,并配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中急停变向动作容易造成脚踝过度内翻或外翻,导致腓骨或距骨骨折。运动损伤引起的骨折可能伴有韧带撕裂,表现为局部压痛、皮下淤斑和关节不稳定。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处理,后期可配合超声波、电疗等物理治疗促进愈合。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会破坏骨骼正常结构,轻微受力即可发生骨折。这类骨折往往有长期局部隐痛史,X线可见骨质破坏。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注射用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配合放疗或手术切除病灶,骨折部位需更长时间固定。
长期负重或重复跳跃可能导致跖骨、跟骨等部位出现应力性骨折,常见于运动员、军人。表现为活动后加重的钝痛,休息可缓解。初期X线可能无异常,需MRI确诊。治疗以休息为主,配合穿戴步行靴,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反应。
脚腕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伤后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避免过早负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踝泵运动、抗阻训练等,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加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