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哪些

3.66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主要危害包括胃黏膜损伤、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增加癌变风险及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肠疾病密切相关,建议感染者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1、胃黏膜损伤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泌尿素酶和细胞毒素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感染可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胃黏膜反复受损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伴随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腺体萎缩。根除治疗需联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消化功能紊乱

幽门螺杆菌干扰胃泌素调节机制,导致胃酸分泌异常。部分患者出现反酸嗳气,另一些则表现为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可能引发早饱感和食欲减退,长期可造成体重下降。胃内环境改变还会影响胰酶活性,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症状明显者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确诊,治疗期间应配合使用益生菌制剂。

3、营养吸收障碍

慢性感染可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发贫血。胃酸不足会降低铁离子溶解度,造成缺铁性贫血。黏膜损伤还可能引起叶酸吸收障碍,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见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严重者需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和琥珀酸亚铁片。饮食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

4、癌变风险增加

幽门螺杆菌被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感染使胃癌发生概率显著升高。细菌代谢产物可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逐步发展成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高发区感染者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需及时处理。根除治疗可选用含铋剂四联方案,包括枸橼酸铋钾颗粒、甲硝唑片等药物。

5、全身炎症反应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诱发全身免疫应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部分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荨麻疹。细菌抗原与人体组织相似性可能导致自身抗体产生。这类患者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前,建议先完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注意分餐制避免传染,餐具定期煮沸消毒。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腌制食品。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停药4周后复查确认根除效果。日常可适量食用西蓝花、大蒜等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出现黑便、持续消瘦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