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5.86万次浏览

朱明炜 主任医师

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纤维蛋白原升高可能与遗传因素、炎症反应、妊娠期生理变化、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纤维蛋白原是凝血系统的重要成分,其水平异常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增高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类患者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持续亢进,可能伴随血栓形成倾向。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日常需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预防并发症。

2、炎症反应

急性感染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时,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会刺激肝脏加速合成纤维蛋白原。这种情况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胶囊,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需要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

3、妊娠期变化

妊娠中晚期孕妇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生理性升高2-3倍,这是机体为分娩期止血做的准备。若无其他异常指标,通常无须干预。但合并妊娠高血压或胎盘早剥时需密切监测,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

4、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发代偿性纤维蛋白原增高。这类患者需控制血压血脂,可遵医嘱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氯吡格雷片,同时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

5、恶性肿瘤

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会分泌促凝物质,同时肿瘤相关炎症反应也会导致纤维蛋白原升高。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可能需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靶向药物。

发现纤维蛋白原升高应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若伴随肢体肿胀、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抗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