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发作的主要特点

4.19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发作的主要特点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以及躯体症状等。抑郁发作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神经生化异常、内分泌失调、脑结构改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

1、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是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悲伤、空虚或绝望感,可能伴有哭泣或情绪麻木。患者常描述心情沉重,对日常活动失去愉悦感,这种情绪状态往往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可能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通常伴随自我否定、无价值感等认知症状。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负面思维模式。

2、兴趣减退

兴趣减退指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明显丧失兴趣,连基本社交、爱好都难以维持。患者可能出现回避行为,拒绝参与家庭聚会或工作应酬,严重时发展为社交孤立。这种情况常与多巴胺系统功能异常相关,可能伴随快感缺失症状。治疗上可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结合行为激活疗法逐步重建兴趣。家长需注意观察青少年的兴趣变化,及时引导参与团体活动。

3、精力下降

精力下降表现为持续疲劳感,即使简单事务也感到力不从心。患者常主诉起床困难、工作效率降低,可能伴有肢体沉重感或行动迟缓。这种情况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有关,通常伴随睡眠障碍或食欲改变。临床会使用米氮平片等改善睡眠节律的药物,同时建议制定规律作息表,通过适度运动提升精力水平。

4、自我评价降低

自我评价降低表现为过度自责、无价值感或罪恶感,患者可能反复回忆微小过失并放大后果。严重时出现妄想症状,坚信自己应受惩罚。这种认知扭曲常与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相关,可能伴随注意力下降等表现。治疗需联合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与正念训练,帮助建立客观自我认知。家长需避免批评指责,多用具体事例肯定患者价值。

5、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包括头痛、胃肠不适、慢性疼痛等,这类症状可能掩盖情绪问题导致误诊。患者常辗转多个科室求医,检查结果多无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与中枢敏化机制有关,通常伴随焦虑症状。临床会使用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双通道药物,配合放松训练改善症状。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判断躯体症状与情绪波动的关联性。

抑郁发作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昼夜颠倒。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限制精制糖摄入。根据体力状况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周坚持3-5次。建立支持系统,定期与亲友沟通,避免长期独处。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观察自杀风险信号,如分配财物、交代后事等行为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