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消毒方法是什么

2.93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消毒方法主要有环境消毒、物品消毒、手部消毒、衣物消毒、排泄物消毒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可通过接触传播,做好消毒工作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1、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照说明书比例配置后擦拭地面、桌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消毒剂需作用15-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避免残留。紫外线灯也可用于空气消毒,但需确保无人时使用,避免直接照射皮肤和眼睛。

2、物品消毒

玩具、餐具等物品可用煮沸法消毒,煮沸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不耐高温的塑料玩具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电子设备等不宜浸泡的物品可用75%酒精棉片擦拭表面,注意避开充电口等敏感部位。

3、手部消毒

手部消毒推荐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确保覆盖所有部位。流动水洗手时需使用肥皂,揉搓时间不少于40秒。接触患儿前后、处理排泄物后、进食前等关键时间点必须进行手部消毒。

4、衣物消毒

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可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洗涤。被褥等大件物品可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紫外线有助于杀灭病毒。无法水洗的衣物可用蒸汽熨斗高温处理,温度需达到100摄氏度以上。

5、排泄物消毒

患儿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覆盖30分钟后再冲入马桶,比例按1份消毒剂对2份排泄物配置。呕吐物处理需戴手套,先用纸巾覆盖,再喷洒消毒剂,静置30分钟后清理。污染的地面需用消毒剂擦拭,保持通风。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需加强家庭卫生管理,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应清淡饮食,多饮水,注意休息。家长需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需及时就医。康复后仍需继续隔离一周,避免病毒传播。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