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喝酒后可通过适量饮水、进食解酒食物、服用解酒药物、保持休息、促进代谢等方式缓解醉酒症状。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饮酒后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浓度,加速酒精代谢。可选择温开水或淡盐水,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负担。水分还能缓解酒精引起的口干舌燥症状,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
蜂蜜、酸奶、香蕉等食物含有果糖或蛋白质,能帮助分解酒精。蜂蜜水可促进乙醇脱氢酶活性,酸奶中的乳蛋白能与酒精结合,香蕉补充钾离子缓解脱水。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饮食加重肝脏负担。
遵医嘱使用盐酸纳洛酮舌下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葛根汤颗粒等药物可缓解醉酒症状。盐酸纳洛酮能拮抗酒精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复方甘草酸苷具有保肝作用,葛根汤颗粒帮助发汗解表。需注意药物禁忌症,不可与酒精同服。
醉酒后应选择侧卧位休息,防止呕吐物误吸。保持环境安静通风,避免剧烈运动或脑力活动。充足睡眠有助于肝脏代谢酒精,通常6-8小时可代谢完标准饮酒量。若出现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轻度活动如散步可加速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温水浴或热毛巾敷额头能扩张血管促进排汗,注意水温不宜过高。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酒精分解,可适量补充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
长期饮酒可能损伤肝脏和神经系统,建议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饮酒前可进食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延缓酒精吸收,避免空腹饮酒。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或患有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者,应及时到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日常可培养茶饮等替代性社交方式,逐步减少酒精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