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新生儿睡眠环境需要保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铺安全。主要有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使用透气性好的纯棉寝具、避免强光直射、排除潜在窒息风险、采用仰卧位睡眠等方式。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最为适宜。可使用室内温度计监测,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热包裹。过热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过冷则容易导致低体温。夏季可开空调但避免直吹,冬季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60%。
应选用纯棉材质的襁褓巾、睡袋等透气寝具,避免绒毛玩具、松软枕头等可能覆盖口鼻的物品。床垫需硬度适中,与床栏间隙不超过两指宽。所有寝具需定期清洗消毒,避免使用含荧光剂、芳香剂的洗涤产品。建议准备3-5套备用寝具便于及时更换。
睡眠环境光线强度建议维持在30-50勒克斯,相当于夜间小夜灯亮度。白天可拉上遮光窗帘,避免阳光直射面部影响褪黑素分泌。夜间护理时使用暖色调弱光,避免突然的强光刺激。可考虑安装可调光灯具,逐步建立昼夜节律。
婴儿床应远离窗户、窗帘绳、电源插座等危险源。床栏间隙需小于6厘米防止卡头,床内不得放置防撞垫、毛毯等柔软物品。建议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独立婴儿床,避免与成人同床睡眠。定期检查床体结构是否牢固,螺丝有无松动。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健康新生儿采用仰卧位睡眠,可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避免侧卧或俯卧,喂奶后需竖抱拍嗝20分钟再放置入睡。早产儿或特殊疾病患儿需遵医嘱调整睡姿,必要时使用定位辅助器具。
除环境布置外,还需注意建立规律的睡眠程序。每次睡眠前可进行温水浴、抚触等放松活动,避免过度刺激。夜间喂养保持安静昏暗环境,白天适当接受自然光照。定期监测新生儿睡眠时长和质量,出现持续哭闹、呼吸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建议家长记录睡眠日志,便于发现异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