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急性淋巴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急性淋巴结炎通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发红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
细菌感染是急性淋巴结炎的常见原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通过皮肤破损或黏膜侵入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结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形成脓肿。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切开引流。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发急性淋巴结炎,多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常伴随咽痛、发热等症状。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同时需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发淋巴结炎症反应。这类患者除淋巴结肿大外,多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表现。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控制病情。
口腔炎症、扁桃体炎、中耳炎等邻近组织感染可扩散至区域淋巴结,引发急性炎症。如龋齿可能导致颌下淋巴结炎,表现为颌下区肿胀压痛。治疗原发感染是关键,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克林霉素磷酸酯片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弓形虫、丝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特殊类型淋巴结炎,多伴有长期低热、肝脾肿大等表现。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等。预防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
急性淋巴结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挤压肿胀淋巴结,保持局部清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毒素排出。如出现持续高热、淋巴结迅速增大、破溃流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