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甲减患者容易感到饥饿可能与代谢减慢、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激素缺乏、血糖波动、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甲减通常由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手术、碘摄入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干预。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但部分患者会通过增加进食量代偿性弥补能量不足。这类情况需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纠正激素水平,配合适量运动帮助提升代谢效率。日常可选用燕麦、藜麦等低升糖指数主食稳定能量供给。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胃肠蠕动减弱,食物排空延迟,引发餐后饱胀感与饥饿感交替出现。患者可能伴随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胃肠动力。发酵食品如酸奶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糖脂代谢调节,其水平不足会导致细胞对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引发假性饥饿感。临床常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激素,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TSH水平。同时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帮助激素合成原料供给。
甲减患者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尤其在餐后3-4小时血糖快速下降时产生强烈饥饿感。建议选择全谷物、坚果等缓释碳水食物,避免精制糖摄入。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片辅助调控血糖。
长期疲劳、畏寒等甲减症状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倾向。患者常通过进食获取短暂温暖感和心理安慰。这种情况需结合心理咨询干预,培养正念饮食习惯。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可能有助于情绪调节。
甲减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饮食上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限制十字花科蔬菜生食。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注意监测心率。建议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出现明显体重波动、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