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该病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壁脂质沉积、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可能引发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肢体缺血坏死。
家族中有动脉硬化病史者患病概率显著增加,尤其直系亲属早发心脑血管疾病时风险更高。这类人群可能存在脂代谢异常基因缺陷,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建议定期监测血脂水平,40岁后每年进行踝肱指数检测。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碳则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群,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3倍。吸烟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使间歇性跛行症状提前出现5-10年。
持续超过140/90mmHg的血压会加重血管内皮机械损伤,促进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长期未控制者下肢动脉钙化程度更严重,容易发生膝下小动脉闭塞。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尤其需注意清晨血压峰值管理。
血糖超过7.0mmol/L时,糖基化终产物会促使血管胶原纤维交联硬化。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常呈多节段分布,且容易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掩盖疼痛症状。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同时防范足部微小创伤。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4mmol/L时,脂质易在血管分叉处沉积形成斑块。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血液粘稠度增高,会加速胫前动脉等小血管闭塞。需通过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mmol/L以下。
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下肢动脉超声筛查,出现行走后小腿酸胀需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快走30分钟改善侧支循环,严格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冬季注意肢体保暖,避免穿着过紧鞋袜影响血液循环,足部皮肤破损应立即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