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高血脂

3.93万次浏览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中医治疗高血脂主要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拔罐、饮食调节和运动干预等方式综合改善。高血脂可能与痰湿内阻、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胸闷、肢体困重等症状。

1、中药调理

中医常用山楂、决明子、泽泻等药材配伍组方,如血脂康胶囊、绞股蓝总苷片、荷丹片等中成药。这些药物通过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作用调节脂质代谢。痰湿型可选用二陈汤加减,气滞血瘀型可用血府逐瘀汤化裁,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

2、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丰隆、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艾灸关元、中脘等穴位。针灸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1疗程,对痰湿壅盛型效果较显著。

3、拔罐治疗

在背部膀胱经或腹部中脘、天枢等穴位施行留罐或走罐。拔罐可疏通经络、祛除体内痰湿,尤其适合伴有肥胖、肢体困重的高血脂患者。操作时需避开皮肤破损处,每次留罐5-10分钟。

4、饮食调节

推荐食用薏苡仁、冬瓜、海带等健脾利湿食材,限制肥甘厚味。痰湿型宜用陈皮山楂茶,气滞型可用玫瑰花代茶饮。每日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食品。

5、运动干预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或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能促进气血运行,加速脂质消耗。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医治疗高血脂强调个体化辨证,患者需定期复查血脂指标。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痰湿体质者可常按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配合药膳调理。若血脂持续升高或出现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联合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