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色素性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诱因、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方式缓解。色素性荨麻疹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肥大细胞活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褐色斑块、瘙痒、风团等症状。
减少摩擦、高温、情绪紧张等物理刺激,避免饮酒、进食辛辣食物或服用阿司匹林等可能诱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物质。日常选择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有助于降低症状发作概率。
局部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缓解瘙痒和炎症,或涂抹盐酸多塞平乳膏抑制肥大细胞介质释放。皮肤干燥时可配合尿素维E乳膏保湿修复屏障。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能阻断H1受体减轻风团和瘙痒,酮替芬片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作用。症状严重时可能需短期口服泼尼松片控制急性发作。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抑制皮肤内肥大细胞活性,减少组胺释放,适用于顽固性皮损。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需严格防晒以避免光敏感反应。
针对IgE单抗如奥马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通过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结合抑制过敏反应。治疗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并监测过敏反应风险。
色素性荨麻疹患者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诱因,避免搔抓皮损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诊评估病情进展,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