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改善症状。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斑块旋切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激光消融术等方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发凉等症状。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段恢复血流。该技术创伤小且恢复快,适用于局限性狭窄病变。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或夹层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情况。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支架植入术通过金属支架支撑病变血管防止弹性回缩。该方式能有效维持管腔通畅,尤其适用于钙化严重或长段闭塞病变。术后需定期复查支架通畅情况,避免支架内再狭窄。常用支架包括镍钛合金自膨式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需根据病变特点选择。
斑块旋切术利用旋切导管机械清除血管内斑块。该技术可直接去除钙化斑块,适用于严重钙化病变。术中需注意避免血管穿孔,术后可能出现远端栓塞。患者需配合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并发症。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通过携带抗增殖药物的球囊抑制内膜增生。该方式能降低再狭窄率,尤其适合小血管病变。术后需规范服用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评估血管通畅情况。药物球囊的选择需结合病变长度和血管直径。
激光消融术采用激光能量汽化闭塞段斑块重建血流通道。该技术对完全闭塞病变效果显著,但需精确控制能量避免血管损伤。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需密切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患者需配合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需严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冻伤。饮食应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出现下肢疼痛加剧或皮肤溃疡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及降脂药物,避免擅自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