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通过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淋巴水肿通常由淋巴管损伤、淋巴结清扫、术后感染、放射治疗、肿瘤复发等因素引起。
手法淋巴引流是一种通过轻柔按摩促进淋巴液回流的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水肿。治疗师会沿淋巴管走向进行规律按压,帮助淤积的淋巴液向正常区域流动。该方法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每周进行多次,配合日常皮肤护理可减少纤维化风险。患者需避免在患肢测血压或抽血,防止加重水肿。
压力治疗包括弹性绷带包扎和压力袖套穿戴,通过梯度压力促进淋巴回流。白天活动时需持续佩戴医用压力袖套,夜间可使用低压力绷带。定制压力衣物的压力值通常为20-30毫米汞柱,需每半年更换一次。治疗期间需监测皮肤状况,出现麻木、疼痛或颜色改变时应及时调整压力强度。长期坚持使用可维持消肿效果。
渐进式功能锻炼能增强肌肉泵作用,改善淋巴循环。初期可进行握拳、腕关节旋转等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举哑铃、弹力带训练等抗阻运动。锻炼时需穿戴压力袖套,单次运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日重复多次。游泳和水中体操因水的静压作用对消肿尤为有益。运动后需抬高患肢休息,出现肿胀加重需暂停活动。
对于合并感染或纤维化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增加淋巴管张力的药物,或七叶皂苷钠片等抗炎消肿药物。伴发蜂窝组织炎时需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中药制剂如脉络舒通丸也有助于改善微循环。药物需配合物理治疗使用,不能单独依赖药物控制水肿。
顽固性重度水肿可考虑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或淋巴结移植术等显微外科手术,将阻塞的淋巴管与邻近静脉吻合重建回流通道。脂肪抽吸术适用于纤维化严重的晚期患者。术后仍需长期穿戴压力衣物维持效果。手术适应症需经淋巴造影或核素显像评估后确定,存在伤口愈合不良或感染风险。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需终身管理,每日进行皮肤清洁和保湿,避免蚊虫叮咬或外伤。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避免长时间下垂。定期随访监测水肿程度,记录臂围变化。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维持标准体重。出现发热、皮肤发红或水肿突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警惕丹毒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综合治疗可使多数患者水肿程度减轻,早期干预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