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可通过停止输液、调整体位、药物治疗、吸氧支持、密切监测等方式处理。静脉输液不良反应通常由药物过敏、输液速度过快、药物配伍禁忌、导管污染、患者体质差异等原因引起。
立即关闭输液器调节阀,保留静脉通路。若怀疑药物过敏或严重反应,需更换输液器及生理盐水冲管。记录已输入液体量、药物名称及批号,保留剩余药液备查。对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者,可局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
发生过敏性休克时使患者平卧并抬高下肢,呕吐患者取侧卧位防误吸。循环不稳定者采用休克体位,呼吸困难者协助半卧位。体位调整需配合生命体征监测,避免剧烈搬动导致病情加重。
遵医嘱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处理过敏性休克,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缓解荨麻疹。寒战高热者可肌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支气管痉挛时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时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调节为2-5升/分钟。严重呼吸窘迫需准备气管插管设备,二氧化碳潴留患者采用文丘里面罩给氧。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
每5-15分钟记录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变化。记录尿量、皮肤黏膜表现及症状演变过程。备齐急救药品与除颤仪,建立双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静脉输液反应后应暂停所有可疑药物输注,完善药物过敏原检测。日常护理需确保输液器具无菌,严格三查七对制度,控制输液速度。患者及家属应了解常见不良反应表现,出现心慌、皮疹等症状时立即呼叫医护人员。恢复期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医护人员需定期接受急救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处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