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轻度萎缩性胃炎通常可以治愈,但需结合病因干预和规范治疗。该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通过根除病原体、黏膜修复、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可改善病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轻度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规范使用四联疗法可根除病原体。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根除治疗后胃黏膜炎症逐渐消退,部分萎缩腺体可能逆转。胃黏膜修复需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替普瑞酮胶囊等,促进胃上皮细胞再生。同时需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萎缩性胃炎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免疫反应,如泼尼松片。此类患者可能伴随恶性贫血,需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并及时补充。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若持续进展,可能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干预。少数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需加强随访监测。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冷过热、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可适量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深色蔬菜水果及优质蛋白,如西蓝花、胡萝卜、鱼肉等。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观察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