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病毒性脑炎通常由这些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类型。
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属于DNA病毒。该病毒通过三叉神经或嗅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常导致颞叶和额叶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夏季和初秋高发。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呕吐、皮疹、脑膜刺激征等表现。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DNA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再激活时可导致脑炎。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临床常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伐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是亚洲地区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体。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强直性痉挛等。预防措施主要是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和防蚊灭蚊。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包括降颅压、控制抽搐等综合措施。
西尼罗河病毒也是一种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颈部僵硬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重点是避免蚊虫叮咬,清除蚊虫孳生地。
病毒性脑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新鲜果汁等。恢复期可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帮助改善神经功能。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预防方面,应按时接种相关疫苗,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蚊虫等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