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肝内稍强回声团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可能与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因素有关。少数情况下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如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肝内稍强回声团通常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其性质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内稍强回声团病因,属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稍强回声团,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肝血管瘤,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出现持续右上腹隐痛或肿物快速增大,可考虑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局灶性结节增生是肝脏对局部血管异常增生的反应性改变,属于良性肿瘤样病变。超声特征为中央星状瘢痕伴放射状血流信号,增强CT或MRI可显示典型"轮辐征"。该病变与口服避孕药关联性较低,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绝大多数病例无须治疗,但需与肝腺瘤等疾病鉴别。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有压迫症状的病例,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并保持每年一次影像学随访。
建议发现肝内稍强回声团后完善甲胎蛋白、肝功能等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超声造影、CT或MRI增强扫描。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限酒,避免进食霉变食物,控制高脂饮食以减少肝脏代谢负担。若出现体重骤降、持续肝区疼痛或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可能。定期随访观察是管理无症状肝内占位性病变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