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中医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能缓解症状并改善体质,但急性发作期需结合西医治疗。中医主要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式干预,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或术后调理。
中药治疗胆囊炎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为主,常用方剂包括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大柴胡汤能缓解胁痛腹胀,茵陈蒿汤有助于消退黄疸。部分患者服用后胃肠不适减轻,胆汁排泄改善。针灸选取胆俞、阳陵泉等穴位,可调节胆道功能,减轻右上腹隐痛。推拿手法作用于肝胆经循行部位,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经中医调理后,发作频率降低。
急性胆囊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时,中医治疗起效较慢,须及时采用抗生素或手术等西医手段控制感染。合并胆结石梗阻的患者,单纯中医治疗可能延误病情。体质虚寒者长期服用清热利胆中药,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中药疗程通常需1-3个月,患者依从性会影响疗效。
胆囊炎患者日常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进食可减少胆汁淤积。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肝胆气机调达。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急性发作或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医。中医治疗期间如出现药物过敏或不适,应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