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可能由遗传因素、缺乏运动、肥胖、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戒烟、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能导致该指标持续偏低,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伴随早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建议定期监测血脂,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调节。
长期久坐不动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伴有体重增加、代谢减慢等表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提升该指标。
内脏脂肪过多会干扰脂蛋白代谢,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合并腰围增粗、胰岛素抵抗。通过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改善。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高密度脂蛋白合成,可能伴随咳嗽、肺功能下降。完全戒烟6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回升。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合成高密度脂蛋白减少,常见多饮多尿症状,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控制血糖,配合地中海饮食模式。
日常建议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避免反式脂肪。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定期检测血脂四项。若合并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降脂方案。出现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