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腹股沟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点向外突出的疾病,主要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等类型。
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男性。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沿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下延伸。可能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腹壁肌肉薄弱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站立或咳嗽时明显,平卧时可消失。早期可使用疝气带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直疝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向前突出。多因腹横筋膜薄弱导致,与长期腹压增高有关。表现为耻骨结节外上方半球形包块,较少发生嵌顿。轻度可观察,症状明显者建议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股疝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疝囊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由于股环较窄,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表现为大腿根部卵圆窝处肿块,可能伴有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常用术式为McVay修补术。
小儿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斜疝,与鞘状突未闭合有关。表现为腹股沟区时隐时现的包块,哭闹时明显。1岁以内有自愈可能,可暂时观察;1岁以上未愈或发生嵌顿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复发疝指疝修补术后在原部位再次发生的疝气,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术后感染、过早负重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原手术区再次出现包块,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放或腹腔镜手术再次修补。
腹股沟疝气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期咳嗽,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上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预防便秘。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若发现包块突然增大、变硬伴疼痛,需立即就医排除嵌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