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血糖高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等,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等危害。高血糖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控制血糖。
高血糖会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引发频繁口渴和大量饮水。同时肾脏无法完全重吸收尿液中的葡萄糖,形成渗透性利尿,表现为尿量增多且尿液泡沫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需通过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确诊。若长期未干预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尽管进食量增加,但葡萄糖无法有效被细胞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导致体重进行性下降。部分患者伴有餐前心慌、手抖等低血糖反应,这与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相关。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如燕麦、糙米等粗粮,配合规律运动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血糖波动可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屈光不正而出现视物模糊。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初期表现为飞蚊症或视物变形,后期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需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控制血糖同时建议每年接受眼科筛查。
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常见皮肤反复疖肿、足部真菌感染难愈合,女性易发外阴瘙痒。这与高血糖导致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感染时可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抗生素。
长期血糖超标会损伤周围神经,早期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蚁走感,后期可能出现痛觉过敏或消失。自主神经受累时可出现便秘、腹泻交替或体位性低血压。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可营养神经,但需严格配合血糖控制才能延缓进展。
日常需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物。出现伤口不愈、持续口渴或体重骤降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