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近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应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调整用眼习惯等方式治疗。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眼轴过长、角膜曲率过陡等原因引起。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通过凹透镜片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镜片材质包括树脂、PC等,需定期验光更换。佩戴时需注意镜架松紧度,避免压迫鼻梁或耳部。镜片需保持清洁,避免划伤影响光学效果。
角膜接触镜直接贴附在角膜表面,分为软性和硬性两种。软性镜片佩戴舒适但透氧性较差,硬性镜片矫正效果更精准。需严格遵循佩戴时长和清洁规范,避免角膜缺氧或感染。不适合眼部敏感或自理能力差的人群,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角膜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曲率矫正屈光不正,常见术式包括全飞秒激光手术和半飞秒激光手术。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患者。术前需全面检查角膜厚度和眼底情况,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人工泪液。存在干眼症、角膜变薄等潜在风险。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儿童近视进展,常用浓度为0.01%。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引起瞳孔散大和调节麻痹等副作用。通常每晚睡前滴用,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眼压和调节功能。可与其他防控手段联合使用,但不适用于青光眼患者。
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有助于抑制眼轴增长。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阅读距离保持30厘米以上,避免躺卧或晃动环境下用眼。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等营养素。
近视防控需采取综合措施,儿童青少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医学验光。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保证光线充足。课间多做远眺和眼部放松运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屈光度变化。高度近视患者需每年检查眼底,警惕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若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