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手术后鼻子塌陷怎么办

5.27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中隔手术后鼻子塌陷可通过鼻部支撑、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改善。鼻中隔手术后鼻子塌陷可能与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感染、瘢痕挛缩、软骨吸收、外伤等因素有关。

1、鼻部支撑

术后早期使用鼻夹板或硅胶支架固定鼻部结构,有助于维持鼻腔形态并减少组织移位。支撑时间通常为1-2周,需定期复查调整松紧度。避免自行拆除固定装置,防止软骨错位加重塌陷。家长需帮助儿童患者保持鼻腔清洁,防止分泌物积聚影响支撑效果。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每日重复进行2-3次,可清除血痂和分泌物,降低感染概率。冲洗时保持头部前倾,避免水流进入咽鼓管。若合并过敏性鼻炎,可配合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鼻腔冲洗需持续至术后1个月,有助于维持通气功能。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或克拉霉素缓释片控制慢性炎症。对于瘢痕增生明显者,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抑制纤维组织过度生长。合并鼻出血时可短期应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收缩血管。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4、物理治疗

术后2周开始低频超声波治疗,每周重复进行3次,每次10分钟,有助于促进软骨修复和软化瘢痕。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照射15分钟。物理治疗需持续4-6周,配合手法按摩效果更佳,但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避免损伤鼻部组织。

5、手术修复

严重塌陷者需在术后6个月进行鼻整形修复术,采用自体肋软骨或耳廓软骨移植重建鼻梁。合并鼻阀狭窄者可同期行鼻翼悬吊术。二次手术前需完善鼻内镜和CT检查评估缺损范围。修复术后需佩戴鼻模3-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移植软骨存活情况。

鼻中隔手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擤鼻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肿胀。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鸡蛋羹、西蓝花等,促进伤口愈合。术后3个月内禁止佩戴框架眼镜,防止压迫鼻梁。出现持续鼻塞、疼痛或外形改变时需及时复诊,通过鼻内镜检查明确塌陷程度。日常可做深呼吸训练帮助恢复鼻腔功能,但需避免用力吸气导致负压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