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症家长怎么做

5.24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孩子抑郁症家长可通过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观察记录症状变化、协助就医治疗、鼓励适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等方式帮助改善。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关系紧张、学业压力、社交障碍、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改变、睡眠障碍、自我否定等症状。

1、营造支持性环境

家长需避免指责或过度说教,用倾听代替评判,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可定期开展家庭活动如共同烹饪、散步,建立安全感。若发现孩子有自伤倾向,应立即移除危险物品并24小时陪伴。

2、观察症状变化

家长需每日记录孩子情绪波动频率、进食睡眠时长等细节,注意是否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建议使用标准化量表定期评估,发现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念头时需紧急送医。

3、协助专业治疗

陪同孩子就诊时家长需如实向医生反馈观察记录,遵医嘱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阶段需监督孩子按时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鼓励适度运动

家长可陪伴孩子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每周3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优先选择自然环境,避免竞技性项目造成心理压力。运动后及时给予积极反馈,但不过度强调成绩表现。

5、维持规律作息

协助制定包含固定起床、用餐、学习、娱乐时间的日程表,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褪黑素片调节睡眠周期。周末作息波动不应超过2小时。

家长需长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将焦虑传递给孩子。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限制高糖加工食品摄入。定期与学校心理老师沟通,建立多方协作的支持体系。若孩子拒绝沟通,可通过书信、绘画等非语言方式表达关心,必要时寻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