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近视眼可能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眼部调节功能异常、环境光线不足、营养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激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等方式治疗。
近视眼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显著增加。这类近视多与眼球轴长过度增长有关,通常在学龄期开始显现。建议有家族史的儿童从3岁起定期进行散瞳验光检查,早期发现异常时可采取户外活动干预。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痉挛,常见于持续阅读、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0分钟不休息的情况。这种调节紧张状态若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假性近视进而发展为真性近视。建议采用20-20-20法则,即每20分钟抬头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
调节滞后和集合过度可能加速近视发展,表现为阅读时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等症状。可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发现,使用翻转拍训练或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改善。部分患者需配合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缓解调节痉挛。
照明强度低于300勒克斯时,瞳孔扩大导致景深变浅,迫使睫状肌加强调节。昏暗环境下使用电子屏幕还会叠加蓝光损伤,建议将阅读环境照度维持在500-1000勒克斯,电子屏幕亮度与周围环境光比不超过1:3。
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视网膜感光功能,加剧视疲劳;钙磷代谢异常可能影响巩膜强度。适量补充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富含DHA的海鱼有助于维持眼健康。但需注意过量补钙可能增加巩膜钙化风险。
预防近视发展需建立综合干预体系,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照射可促进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读写时保持33厘米以上距离,选择防眩光台灯。已确诊近视者应每6个月复查屈光度,高度近视患者需每年检查眼底。避免盲目使用护眼仪等未经临床验证的产品,所有治疗应在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