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要怎么防治

7934次浏览

李青 主任医师

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防治。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是防治尿失禁的基础方法,通过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强肌肉力量。凯格尔运动是常见训练方式,需持续进行数周才能见效。训练时可采取仰卧位或坐位,收缩肛门和尿道周围肌肉并保持数秒后放松。建议每天进行多次训练,每次持续数分钟。盆底肌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较好。

2、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通过延长排尿间隔改善膀胱功能。开始时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3-4小时。排尿时需完全排空膀胱,避免残余尿量过多。训练期间需记录排尿时间和尿量,监测训练效果。膀胱训练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需坚持数周至数月才能见效。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托特罗定缓释片、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膀胱肌肉和神经功能改善尿失禁症状。药物治疗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药物治疗通常与行为训练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尿失禁患者。常见术式包括尿道中段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手术通过重建或加强尿道支撑结构改善控尿功能。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通常较好,但存在一定复发概率。

5、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便秘和重体力劳动等。超重会增加腹压加重尿失禁,需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降低膀胱刺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长期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生活方式调整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尿失禁防治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法,轻度患者可通过行为训练和生活调整改善,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穿着透气棉质内裤,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整体健康。出现尿失禁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