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异物的处理方法

4.77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腔异物可通过直接取出、鼻腔冲洗、负压吸引、药物治疗、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鼻腔异物可能由儿童误塞、外伤残留、昆虫侵入、医疗操作遗留、鼻腔病变等因素引起。

1、直接取出

对于位置较浅且质地柔软的异物,可在光源照射下使用钝头镊子或异物钩直接取出。操作前需安抚儿童情绪,固定头部避免晃动。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时禁止强行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取出后需检查鼻腔黏膜是否完整,有无出血或损伤。

2、鼻腔冲洗

适用于细小颗粒状异物或生物性异物残留。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从健侧鼻孔注入冲洗液,让液体携带异物从患侧流出。冲洗时保持头部前倾30度,避免呛咳。对于活体昆虫类异物,可先用1%丁卡因溶液麻醉后再冲洗。

3、负压吸引

针对深部异物或易碎异物,采用连接吸引器的软质硅胶管进行负压抽吸。吸引压力控制在0.02-0.04MPa,避免黏膜损伤。操作时需明确异物位置,吸引管头端距异物3-5毫米时启动负压。该方法对金属异物效果较差,可能需配合其他方式。

4、药物治疗

当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黏膜水肿明显时可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肿胀。疼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

5、手术取出

对嵌入鼻窦的尖锐异物或并发严重并发症者,需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通过0度或30度内镜定位异物,使用显微器械精细操作。手术可同时处理继发的鼻中隔穿孔、鼻甲损伤等病变。术后需填塞可吸收止血材料,预防粘连和感染。

发现鼻腔异物后应保持冷静,避免自行用尖锐物品掏挖。儿童鼻腔异物家长需立即制止揉鼻动作,防止异物移位。所有处理均建议在医疗机构完成,取出后需观察3天有无鼻塞、流脓等感染迹象。日常需将细小物品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进行危险物品安全教育。鼻腔干燥者可定期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保持湿润,减少异物附着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