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好端端的人得精神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脑部损伤、物质滥用、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精神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疾病,通常需要专业医学干预。
精神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病史,个体患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通常存在特定基因变异,导致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早期发现可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延缓病情进展。
长期遭受重大创伤事件如暴力侵害、亲人离世,或持续处于高压环境可能诱发精神病。这些应激源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需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进行干预。
颅脑外伤、脑肿瘤或脑血管意外可能直接损伤大脑神经环路,特别是颞叶和边缘系统受损时,易出现精神症状。这类器质性精神障碍需先处理原发病,同时使用喹硫平片等药物控制精神症状,必要时需神经外科参与治疗。
长期酗酒或滥用苯丙胺类毒品会破坏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导致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被害妄想、思维紊乱等表现,需在戒断基础上使用阿立哌唑口崩片等药物治疗,并配合心理康复训练。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这类患者除原发病治疗外,出现精神症状时可短期使用齐拉西酮胶囊,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精神病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会压力管理技巧。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异常、认知功能下降或行为改变,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日常饮食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但需注意这些措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