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双相情感障碍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应激事件、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抑郁交替发作、睡眠紊乱、冲动行为等症状。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干预手段。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可减少情绪波动,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片、奥氮平片用于控制躁狂发作,抗抑郁药需谨慎联用以防转躁。药物选择需根据发作类型、共病情况个体化调整,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识别情绪触发因素,改善应对策略;家庭聚焦治疗可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应激源;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通过规范作息稳定生物钟。心理治疗需与药物联合使用,急性期每周1-2次,维持期每月1次,持续1年以上效果更佳。
改良电抽搐治疗适用于难治性躁狂或严重抑郁发作,通常需6-12次疗程;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中度抑郁相有改善作用。物理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记忆减退、头痛等不良反应,多数在2周内自行缓解。
保持规律睡眠周期有助于稳定生物节律,每日睡眠时间建议7-8小时;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内啡肽分泌;避免酒精、咖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摄入;记录情绪变化日记有助于早期识别复发征兆。生活方式干预需作为长期自我管理策略。
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可减少病耻感,获得经验分享;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恢复社会功能;个案管理服务协调医疗资源。家属需学习疾病知识,避免过度批评或过度保护,建立低应激的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体系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住院率。
双相情感障碍需长期综合管理,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日常注意监测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和危险行为倾向,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保持清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过度劳累和昼夜颠倒,重大决定建议延迟至情绪稳定期再做。急性发作期需立即就医,预防自伤自杀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