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取伤口上的纱布可通过温水浸润、生理盐水软化、剪刀辅助、医用胶带溶解剂、分次剥离等方式处理。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牵拉伤口。
将干净纱布或棉球浸泡于40度左右的温水中,轻轻按压覆盖在粘连处5分钟。温水能软化血痂和渗出物,降低胶布粘性。适用于术后24小时以上、无活动性出血的干燥伤口。操作后需用碘伏棉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湿纱布敷料,静置3分钟使纤维分离。生理盐水能溶解纤维蛋白渗出物且不刺激伤口,特别适合烧伤创面或敏感皮肤。处理后需观察有无残留棉絮附着。
用钝头消毒剪刀沿纱布边缘剪开,保留接触创面的内层。适用于大面积敷料或环形包扎,能避免整体撕脱。操作时剪刀尖端需始终朝外,术前术后均需用75%酒精消毒器械。
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专用溶剂可喷涂在胶粘部位,30秒后即可轻松剥离。适用于强力医用胶带,但不可直接接触新鲜肉芽组织。使用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沿伤口纵轴方向分段揭除,每揭1厘米暂停观察。适用于薄层纱布与创面紧密黏连的情况,能分散牵拉力。操作时需保持与皮肤15度夹角,发现渗血立即停止。
更换敷料前应彻底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环境保持清洁。若遇纱布与创面严重黏连、伴随剧烈疼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日常护理可选择硅胶敷料等低粘性产品,拆线前48小时避免伤口接触水。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