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出现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腹泻通常由血糖波动、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药物副作用、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腹泻期间应选择低纤维、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乳制品摄入。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同时需注意监测餐后血糖变化。
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分次少量饮用。若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改善腹泻症状。若合并感染需使用诺氟沙星胶囊或盐酸小檗碱片。注意降糖药物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持续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高血糖会加重渗透性腹泻,低血糖可能掩盖脱水症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方案。
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伴有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血糖酮体、电解质等检查。长期腹泻患者可能需要胃肠镜评估是否存在自主神经病变或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出现腹泻时需特别注意预防脱水,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保持会阴清洁防止皮肤破损,便后使用温水清洗。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避免剧烈运动。若服用二甲双胍等可能引起腹泻的药物,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建立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