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屎掏不出来可通过软化清理、器械辅助、专业清理、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耳屎堵塞通常由耳道狭窄、耳屎干硬、不当掏耳、外耳道炎、耵聍腺分泌旺盛等原因引起。
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橄榄油软化耳屎,每日滴入耳道2-3滴,保持头侧倾5分钟。软化后的耳屎可能自行排出,或配合温水冲洗。该方法适用于质地较硬的耳屎,但外耳道炎患者禁用。
在光源充足环境下,使用钝头耳勺或医用镊子轻柔清理可见耳屎。操作时需固定头部避免误伤,禁止将工具深入耳道超过1厘米。器械清理适合耳屎位置较浅且松软的情况,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鼓膜。
耳鼻喉科医生会采用吸引器、耵聍钩或冲洗法处理顽固耳屎。冲洗使用37℃生理盐水,配合耳内镜可视操作。专业清理能安全去除完全堵塞耳道的耵聍栓,尤其适合儿童及耳道弯曲者。
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炎症,真菌性外耳道炎可用克霉唑乳膏。耳屎伴发湿疹可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掩盖病情或引发过敏反应。
极少数骨性外耳道狭窄患者需行耳道成形术,术后需定期扩张防止瘢痕粘连。先天性耳道闭锁需CT评估后选择鼓室成形术或骨导助听器植入。手术适用于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反复耳屎栓塞。
日常应避免使用棉签等工具深入掏耳,洗头时可用耳塞防水。油性耳屎体质者每3-6个月到耳科门诊预防性清理。出现听力下降、耳痛眩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强行自行掏挖以免造成鼓膜穿孔或继发感染。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控制辛辣饮食减少耵聍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