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新生儿爱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胃容量小、胃食管发育不成熟、乳糖不耐受、胃食管反流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哺乳时若新生儿头部低于身体或含接乳头不充分,容易吞咽空气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15-20分钟帮助排气。母乳喂养需确保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仅30-60毫升,过量喂养易引发吐奶。家长需按需喂养,单次奶量不超过90毫升,间隔2-3小时喂养一次。观察婴儿停止吸吮、扭头等饱腹信号时应立即停止喂食。
婴儿贲门括约肌松弛,胃部肌肉收缩不协调可能导致生理性吐奶。随着月龄增长,4-6个月后症状多自行缓解。期间可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喂奶后立即平躺,必要时使用防吐奶垫抬高上半身。
部分婴儿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未分解的乳糖发酵产气会加重吐奶。表现为呕吐物酸臭、腹胀腹泻。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滴剂或更换低乳糖配方奶粉,如雅培亲护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粉。
病理性反流可能伴随拒食、体重不增等症状。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异常有关,需就医排除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或西甲硅油乳剂,严重者需进行Nissen胃底折叠术。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在哭闹时喂奶。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采用从下往上空心掌轻拍背部的手法。吐奶后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侧卧防止呛咳。记录吐奶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带血或胆汁、体重下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者需严格消毒奶具并控制奶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