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婴儿前三个月护理常识主要包括皮肤护理、喂养管理、睡眠调整、体温监测和预防感染五个方面。新生儿期是适应外界环境的关键阶段,需特别注意生理性黄疸消退、脐带脱落等特殊护理。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需每日用温水清洁面部及皮肤皱褶处。沐浴水温保持在38-40℃,时间不超过10分钟。脐带残端用75%酒精每日消毒2次至自然脱落。尿布区出现红疹时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严重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洗护产品。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每天8-12次,每次15-20分钟。配方奶喂养需严格按比例调配,每3小时喂养60-90毫升。喂奶后竖抱拍嗝10分钟防止吐奶。观察每天6-8次小便和3-4次大便判断摄入量。出现拒奶、体重不增需排查鹅口疮或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每日需16-20小时睡眠,建议仰卧位防止窒息。睡眠环境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使用襁褓包裹可缓解惊跳反射。白天避免过度昏暗,夜间喂奶不开强光。肠绞痛时可尝试飞机抱或口服西甲硅油滴剂缓解。
腋温正常范围36.5-37.3℃,超过37.5℃需减少包裹。发热时优先物理降温,禁用退热药。冬季穿衣比成人多一层,夏季选择纯棉透气衣物。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低热,持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注意手脚发绀可能是寒冷应激反应。
接触婴儿前必须洗手,避免亲吻婴儿面部。奶瓶餐具每日煮沸消毒,衣物单独清洗。患病家属需戴口罩,避免带婴儿去人群密集处。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一类疫苗。出现脓疱疹、脐炎等感染征象时及时使用夫西地酸乳膏。
日常护理需记录喂养和排泄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和身长。避免过度摇晃婴儿,哭闹时可尝试白噪音安抚。母亲保持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发现异常哭闹、呼吸急促、肤色苍白等危急症状应立即就医。满月后逐渐建立昼夜节律,3个月时可开始俯卧抬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