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耳朵嗡嗡作响可能由噪声暴露、耳垢栓塞、中耳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原因引起。耳鸣是听觉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能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引发持续性耳鸣。此类耳鸣多表现为高频蝉鸣声,常伴有渐进性听力减退。建议远离噪声环境,必要时佩戴防噪耳塞。若已出现听力损伤,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营养神经药物。
外耳道耵聍堆积压迫鼓膜时,可能产生低频轰鸣样耳鸣,同时伴有耳道堵塞感和传导性听力下降。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清理,禁止自行掏挖。反复栓塞者需定期进行耳道冲洗,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
急性中耳炎引发的耳鸣多为搏动性,伴随耳痛、发热及耳闷感,多由细菌感染导致。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积液排出。慢性中耳炎可能造成鼓膜穿孔,需手术修复。
内淋巴积水导致的耳鸣呈低频隆隆声,伴随旋转性眩晕和波动性听力下降。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长期管理需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
听神经鞘瘤引起的耳鸣多为单侧高调音,逐渐出现面部麻木和平衡障碍。确诊需通过颅脑核磁共振,小型肿瘤可采用伽马刀治疗,较大肿瘤需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术后可能遗留永久性听力损失,需早期干预。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控制音量在60分贝以下。突发耳鸣超过48小时或伴随眩晕、头痛时需立即就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改善内耳供氧。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功能性耳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