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孩子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子堵塞可通过调整睡姿、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有关。
将孩子睡姿调整为侧卧或抬高头部15-30度,有助于减轻鼻腔充血。使用透气性好的枕头,避免颈部过度弯曲。家长需观察孩子睡眠时是否出现张口呼吸或打鼾加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过敏床品。
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每日2-3次清洁鼻腔,或选用儿童专用洗鼻器。冲洗可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改善通气功能。家长需注意水温保持在35-37℃,冲洗后及时擦干面部,避免呛咳。
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或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过敏反应。合并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用药期间家长需记录症状变化,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在耳鼻喉科进行鼻负压置换治疗,利用负压吸引清除窦腔分泌物。低温等离子消融可缩小腺样体体积,创伤较小。治疗前后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
对于持续缺氧或并发中耳炎的患儿,需考虑腺样体切除术。目前多采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手术时间约20-30分钟。术后家长应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1-2周。
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毛绒玩具。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避免冰冷刺激性饮食。建议每半年进行耳鼻喉专科随访,监测颌面部发育情况。若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