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塞肛门的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阿司匹林栓、吲哚美辛栓、双氯芬酸钠栓等。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用于因发热、疼痛等需直肠给药的情况。
对乙酰氨基酚栓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及退热,其成分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但对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或胃肠道不适,使用后需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布洛芬栓为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炎症介质生成,适用于发热及关节炎等炎症性疼痛。其退热效果较持久,但可能增加胃肠黏膜损伤风险,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用药期间应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
阿司匹林栓具有抗炎、解热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于风湿热或急性发热。因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儿童病毒感染发热时禁用。长期使用需监测凝血功能,哮喘患者用药需警惕过敏反应。
吲哚美辛栓为强效抗炎镇痛药,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或顽固性高热。其胃肠道刺激较明显,心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后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
双氯芬酸钠栓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缓解疼痛和发热,多用于术后镇痛或骨关节炎。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时需评估风险,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与其他抗凝药合用可能增加出血倾向。
使用退热栓剂时应注意清洁肛门区域,置入后保持卧位15分钟以防药物滑出。发热期间需多饮水补充体液,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联合使用多种退热药,用药后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