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胆固醇水平过低可能影响激素合成、细胞膜稳定性及神经功能,通常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或遗传因素有关。胆固醇过低的表现主要有乏力、免疫力下降、情绪异常、月经紊乱、出血倾向等。
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料。长期低胆固醇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男性性欲减退,严重时影响生育能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伤口愈合缓慢等皮质醇不足表现。需通过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必要时需就医评估内分泌功能。
胆固醇参与构成细胞膜结构,水平过低会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瘀斑或牙龈出血。神经系统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时,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抑郁等表现。建议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
肝脏需要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帮助消化脂肪。胆固醇过低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夜盲症、骨质疏松等维生素缺乏症状。长期可能诱发脂肪泻或胆囊结石。可适量食用鸡蛋、动物肝脏等食物,但肝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
低胆固醇状态会削弱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加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概率。患者常表现为反复感冒、伤口易感染。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瘦肉、豆制品,并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脑组织含大量胆固醇,水平过低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传导,出现焦虑、失眠或认知功能下降。严重低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建议通过核桃、亚麻籽等食物补充必需脂肪酸,合并明显神经症状时需神经内科就诊。
日常需保持饮食多样化,适量摄入禽蛋、乳制品等胆固醇食物,避免严格素食。定期监测血脂指标,出现持续乏力、感染频发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就医。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严重肝病患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不可自行补充高胆固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