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孕期预防高血压需通过饮食调节、体重管理、适度运动、定期产检和情绪调节等方式综合干预。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增加母婴并发症风险,科学预防有助于保障妊娠安全。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低脂乳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限制高脂肪高糖饮食,保持膳食均衡。
孕前超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增重速度,整个孕期增重建议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避免短期内体重增长过快。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显著增加,合理增重可降低风险。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40次/分。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规律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但出现头晕、宫缩等情况需立即停止。
妊娠20周后每2-4周监测血压,尿常规检查排除蛋白尿。高危孕妇需增加产检频率,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可及时干预,避免发展为子痫前期。
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长期精神紧张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避免孕妇过度焦虑。
建议孕妇建立健康生活记录本,每日记录血压值、饮食及运动情况。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需要医患共同参与,通过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日常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但需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