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下眼睑麦粒肿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等方式消除。麦粒肿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睑板腺堵塞、用眼卫生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疼痛、局部硬结等症状。
早期麦粒肿可通过热敷促进炎症消退。用40-45℃温热毛巾敷于患处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脓液排出。热敷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眼周皮肤。若出现皮肤发红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细菌感染引起的麦粒肿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药物需涂抹于睑缘或结膜囊内,使用前清洁双手。避免自行购买激素类眼药,可能加重感染。用药期间出现眼痒、充血加重需及时停药就医。
形成明显脓头的麦粒肿需由眼科医生行切开引流术。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用尖刀片挑开脓点,排出脓液后放置引流条。术后需每日换药,配合抗生素治疗。切勿自行挤压脓包,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术后1-2天肿胀逐渐消退,5-7天切口愈合。
反复发作的麦粒肿可配合中医治疗。常用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解毒药材熏洗患眼,或服用黄连上清丸等中成药。耳尖放血疗法对早期麦粒肿有一定效果。中医认为本病与脾胃湿热有关,需避免辛辣油腻饮食。治疗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保持眼部清洁是预防关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睑缘,避免揉眼。化妆者需彻底卸妆,定期更换眼妆产品。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减少复发概率。儿童患者家长应督促洗手,避免共用毛巾。佩戴隐形眼镜者发病期间需停用,改为框架眼镜。
麦粒肿消退期间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污染眼部的活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若3-5日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视力模糊需立即就医。慢性反复发作的麦粒肿可能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