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如何保护肾脏

4.3万次浏览

赵蕾 副主任医师

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保护肾脏需通过血糖控制、血压管理、定期监测、饮食调整和避免肾毒性物质等多维度干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

1、血糖控制

维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可减少肾脏高滤过状态。建议采用持续血糖监测结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血糖波动过大时需及时调整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降糖方案,避免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2、血压管理

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能降低肾小球内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为首选,联合钙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使用效果更佳。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出现蛋白尿时需考虑增加厄贝沙坦片等ARB类药物。

3、定期监测

每3-6个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每年进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发现尿蛋白阳性需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升高超过基础值30%时应启动肾病专科会诊。便携式尿检试纸可用于日常筛查。

4、饮食调整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8g/kg。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限制豆制品摄入。同时保证每日膳食纤维30g以上,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脂,严格限制钠盐至每日5g以内。

5、避免肾毒性

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造影检查前需水化处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须在肌酐清除率指导下使用。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职业暴露人群应加强防护,马兜铃酸类中药需绝对禁忌。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包含内分泌科和肾科医生的长期随访体系,每季度进行眼底检查和神经病变评估。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g。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或下肢水肿时立即就医,晚期患者需提前规划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选择。日常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感染,气温变化时加强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