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痔疮和息肉可通过发病部位、形态特征、症状表现、病因及检查手段进行区分。痔疮是肛垫病理性肥大或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息肉是黏膜表面突起的赘生物,两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痔疮通常发生在肛门齿状线附近,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和肿物脱出,外痔以肛门不适、潮湿瘙痒为主,混合痔兼具两者特点。痔疮的形成与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等导致肛周静脉回流受阻有关。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状线附近紫红色柔软团块,严重者可出现血栓或嵌顿。治疗上以保守为主,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行痔切除术。
息肉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常见于直肠和结肠。多数息肉早期无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引起便血、黏液便或里急后重感。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息肉形成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表面光滑或分叶状隆起,活检可明确性质。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如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等预防恶变。
保持规律排便习惯,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用力擦拭。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发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及时就医。痔疮发作期可温水坐浴10-15分钟缓解症状,息肉切除术后需遵医嘱复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