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睡觉翻来覆去是怎么回事

3.8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小孩睡觉翻来覆去可能由环境不适、睡前过度兴奋、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过敏性鼻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作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环境不适

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衣物过厚、噪音干扰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儿童睡眠不安。建议家长保持室温在20-24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避免睡前剧烈活动。观察是否因床垫硬度不适或灯光过亮导致翻身增多,可尝试使用遮光窗帘、白噪音机等辅助工具。

2、睡前过度兴奋

睡前观看刺激性动画片、玩耍时间过长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后大脑仍处于活跃状态。家长需建立固定睡前程序,如洗澡-讲故事-轻音乐,睡前1小时避免电子屏幕。学龄前儿童每日应保持10-13小时睡眠,作息紊乱时可能出现频繁翻身现象。

3、胃肠功能紊乱

晚餐过饱、食物不耐受可能引发腹胀或隐痛。表现为夜间辗转反侧伴磨牙、趴睡姿势,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建议晚餐与睡眠间隔2小时,少量食用易消化食物。持续症状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醒脾养儿颗粒等调节胃肠功能。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日晒不足导致维生素D缺乏时,可能出现夜间多汗、枕秃伴睡眠不安。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与骨骼发育异常引发的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每日保证户外活动1-2小时。严重者可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

5、过敏性鼻炎

尘螨或冷空气刺激引发鼻塞时,儿童会通过频繁翻身寻找舒适呼吸体位。常伴揉鼻、打喷嚏症状,夜间卧位时鼻黏膜充血加重。家长需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寝具。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控制炎症。

家长应记录孩子翻身频率、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保持卧室通风干燥,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以防夜尿干扰。若持续2周以上且影响日间活动,需儿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排查腺样体肥大、癫痫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进行睡前抚触按摩,选择符合年龄段的枕头高度,培养自主入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