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和好动症的区别

7934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多动症一般是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好动症并非医学诊断术语,通常指儿童活泼好动的行为表现。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症状持续性、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伴随注意力缺陷。

1、核心症状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在家庭、学校等多种场合持续存在。好动行为通常仅表现为精力旺盛,在特定环境如游戏时明显,但能根据场合调整行为。

2、功能损害程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冲突等明显功能损害,且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好动儿童虽然活动量较大,但学业和社会功能通常不受影响,行为表现与年龄相符。

3、神经生物学基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大脑前额叶功能异常、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有关,部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好动行为多为儿童气质特点,无明确神经病理基础,随年龄增长多能自然改善。

4、诊断标准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需符合DSM-5诊断标准,由专业医生通过行为量表、病史采集等综合评估确诊。好动行为无须医学干预,家长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方式引导。

5、干预方式不同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需综合治疗,包括行为矫正训练、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等药物治疗。好动儿童以教育引导为主,可通过结构化活动培养专注力,无须特殊医疗介入。

家长若发现儿童存在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持续注意力缺陷或学习困难,建议及时至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就诊。日常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减少电子屏幕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帮助儿童行为管理,避免过度标签化儿童活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