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低血糖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出汗、饥饿感、头晕、视物模糊等,可能由药物使用不当、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长期饥饿等原因引起。低血糖通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两类症状群,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降糖药物过量是低血糖常见原因,如胰岛素注射液、格列本脲片、瑞格列奈片等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血糖骤降。这类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直接补充胰岛素发挥作用,过量时会导致血糖快速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手抖、焦虑、皮肤湿冷等肾上腺素能症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并调整用药方案。
胰腺β细胞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引发空腹低血糖。患者常在清晨出现头痛、行为异常等神经低糖症状,进食后可缓解。诊断需结合72小时饥饿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严重肝病时肝糖原合成储备不足,肾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延缓,均可导致血糖调节失衡。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餐后反应性低血糖,慢性肾病患者使用经肾排泄的降糖药更易发生低血糖。这类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并加强血糖监测。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低下等疾病会导致升糖激素缺乏。Addison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伴反复低血糖发作,需长期补充糖皮质激素。这类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糖往往伴有原发病的特异性表现。
极端节食、长时间禁食可能耗尽肝糖原储备,导致血糖低于3.0mmol/L。减肥人群、酗酒者易出现此类情况,表现为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可缓解症状,长期需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热量摄入。
建议低血糖易发人群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定期监测血糖。饮食应保证三餐规律,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摄入。运动前后需补充能量,避免空腹剧烈活动。使用降糖药物者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出现反复低血糖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防范夜间低血糖,睡前可适量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