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降压药的危害

2.12万次浏览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晚上服用降压药可能增加夜间低血压风险,但具体危害需结合药物类型和个体情况判断。短效降压药可能干扰昼夜血压节律,而长效制剂通常影响较小。高血压患者用药时间应遵医嘱调整。

短效降压药在夜间服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人体在睡眠时基础血压本就偏低,药物作用叠加生理性低谷容易引发脑灌注不足。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等意外。这类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其血药浓度峰值多出现在服药后2-4小时,若在晚间服用可能正好覆盖凌晨血压最低时段。

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由于作用平缓持续,对昼夜血压曲线影响相对较小。但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严重动脉硬化的患者,夜间用药仍可能加重器官低灌注。糖尿病肾病患者夜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时服用经肾脏代谢的降压药可能造成药物蓄积。部分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片可能加重夜间排尿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特点调整用药方案。服药后2小时内避免突然起身,床边可备糖果应对低血糖样反应。记录用药后晨起血压和夜间起夜时的自觉症状,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需特别注意α受体阻滞剂的服用时间,糖尿病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若出现持续头晕或认知功能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脑血管供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