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引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等。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全身血管、神经及器官造成渐进性损害。
未控制的糖尿病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恶心呕吐、腹痛及意识障碍,与胰岛素严重缺乏相关。高渗性高血糖常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常超过33.3mmol/L,可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昏迷。这两种急症均需立即住院治疗,静脉补液联合胰岛素注射是主要抢救措施。
持续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风险增加2-4倍。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部分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脑血管病变可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临床常见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控制血糖同时需管理血压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常用于二级预防。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出现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会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硬化,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RAS抑制剂可延缓病情进展。终末期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初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渗出,后期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甚至视网膜脱离。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晚期可出现视力骤降。雷珠单抗注射液可用于抑制新生血管,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肢端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胃轻瘫、排尿障碍及体位性低血压。高血糖导致山梨醇代谢异常和神经营养障碍是主要机制。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可改善症状,但神经损伤多不可逆。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空腹运动。足部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选择透气棉袜及宽松软底鞋。严格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筛查。出现多饮多尿加重、体重骤降或伤口不愈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