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核磁共振是怎么做的

5.24万次浏览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颈椎核磁共振是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颈椎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三维图像。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平躺于检查床后保持静止15-30分钟,设备会产生规律性噪音,必要时可使用耳塞。

检查前医护人员会确认受检者无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禁忌证,并指导更换专用检查服。受检者需仰卧于可滑动的检查床上,头部由软垫固定保持中立位,颈部可能放置表面线圈以提高成像质量。检查过程中设备会产生不同频率的敲击声,此为梯度磁场切换的正常现象,全程需保持身体静止避免图像模糊。对幽闭恐惧症患者可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部分情况需静脉注射钆对比剂以增强组织显影,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温热感。检查结束后无特殊禁忌,可立即恢复正常活动,但增强检查者建议适量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

检查报告通常需1-3个工作日出具,影像科医生会逐层分析椎间盘、椎管、脊髓及周围软组织信号。该检查能清晰显示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肿瘤等病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对比剂需谨慎评估,体内有非钛合金金属植入物者可能产生伪影。检查后发现皮肤灼伤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长期接触磁场的工作人员需定期监测血象变化。